候及高原地带性植被和物种,故单独划分成1个大区,并分为4个分区。
《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不仅对10大区内的20个分区的年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等6项温度指数以及无霜期日数、降水量等气候指标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更对土壤、地貌、自然植被、主要城市及绿化建设要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全国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 在其课题鉴定报告上,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段评语:“本区域规划……体系完整,特征明显,在理论上既能考虑各有关学科的观点,又能根据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进行区划……就中国地域而言,本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此,陈有民教授认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以“包容”的态度构筑园林植物的“统一战线”。陈有民教授提到,严格意义上的植物学区划认为,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引种成功的标志是“从种子到种子”,也就是植物可以在当地完成完整的生长繁育周期。但结合园林绿化应用的实际,陈有民教授提出《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应当建立适合园林应用的引种标准,即只要引种植物能够在当地存活,并能够产生一定绿化效果,就可以将其划入该区。比如,有些高大的乔木树种在引种地只能长成灌木,但仍旧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能够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就完全可以将其列入引种地的植物名单中。
第二,多方借鉴,形成独具中国园林绿化特色的区域规划。早在1930年,美国就完成了全美植物耐寒区划,而1967年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公布的美国、加拿大耐寒区划更为世界各国所模仿。然而,陈有民教授在对其认真研究后认为,美国的区划经验只宜参考,不可模仿或照搬。第一,植物气候区划需要与国土行政区划相结合,而美国以近乎平行线的方式划分其行政单位“州”,整齐规范。而中国的行政单位“省”划却往往以山川、河流等自然地形为界,曲折复杂,两者在具体规划细节上有诸多不同。第二,美国区划仍旧沿用古老的英制计算,而要想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区划需要以公制单位为自己的单位。此外,虽然生态、林学、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如吴征镒等之前均提出过完整的中国植被区划,但大多从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出发,对园林绿化等人工植被类型涉及较少。因此,尽管多方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果,《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课题组仍旧从气候资料调查收集等基础工作做起,从头摸索属于园林绿化的区域划分方法。因此,调查工作也前后持续了十多年。
采用多年平均最低温度而不是绝对最低温度。陈有民教授告诉记者,在规划编制时,有专家认为,应以历史上有记载的极端最低温度为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引种植物的安全。但陈有民通过大量的气象资料调查后却得出“绝大多数极端最低温度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都非常有限,且大多可以采取人工措施对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的结论,认为如果以此为标准划分,势必会给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增加不少无谓的局限。因此,他建议在园林绿化树种区划中采用多年最低温度平均值为标准进行划分,更加符合园林绿化树种区域划分的实际。
全国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图。陈有民绘
全国绿化树种分区概况 Ⅰ.寒温带绿化区(棕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40℃,包含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1个分区(Ⅰ1)。
Ⅱ.温带绿化区(肉红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40至-30℃,包含东北中部平原及山地分区(Ⅱ1),北蒙分区(Ⅱ2),北疆分区(Ⅱ3)3个分区。
Ⅲ.北暖温带绿化区(橘黄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30至-20℃,包含东北南部平原及华北北部山地、高原分区(Ⅲ1),大西北分区(Ⅲ2)2个分区。
Ⅳ.中暖温带绿化区(黄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20℃至-15℃,包含华北北部平原及黄土高原分区(Ⅳ1)1个分区。
V.南暖温带绿化区(绿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5℃至-10℃,包含华北南部平原、秦岭北部及川北1个分区(V1)。
Ⅵ.北亚热带绿化区(蓝色线围合区域):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为-10℃至-5℃,包含华中北部(平原、丘陵及秦巴地区1个分区)(Ⅵ1)。
Ⅶ.中亚热带绿化区(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