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容器育苗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很长时间,但要普及这种生产方式,就必须解决容器育苗和容器栽培所需要的基质问题。
国家林业局种苗执法处处长周景莉说,目前全国每年200多亿株的林木种苗生产中,有10%至20%是容器苗。现在容器育苗所需的容器供应已经不成问题,而基质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据她介绍,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种苗工程,但专项用于容器育苗的很少,这是基质等配套技术及设施步调较慢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虽然林业系统每年都有许多关于基质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但因为科研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用于生产实际的很少,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基质生产企业。现在我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大型容器育苗生产线,这些国外公司大多要求同时进口他们的基质,所以生产容器苗的成本比普通大田育苗高出很多。
浙江大学园艺系副主任包志毅认为容器栽培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观念,它与地栽的区别不仅仅是把苗木从地上移植到容器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基质和调整水肥配比,以实现苗木的标准化和高度商品化。包志毅说,目前国内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接受容器栽培的理念,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为基质的成本较高,很多企业都难以做到完全使用基质。这样做表面看上去是节省了成本,实际上利润也会相应降低。因为在栽培基质中加土,会使水肥配比难以掌握,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无法实现标准化,销售利润自然难以保证,也使容器栽培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他认为,既然容器栽培是一项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那么不妨尽可能地向国外苗圃学习,模仿成功后再结合自身特点改造技术,摸索新方法。有些企业直接把本地土装在容器中培育苗木,或在销售前把苗木起出装在容器中的做法,仅是一种套用“容器栽培 ”概念的销售方式而已。
因为从国外进口基质不现实,所以国内基质市场实现批量、廉价、均匀供应时,才能大量生产容器苗。相对于基质,国产容器和缓释性肥料已经达到标准。北京平谷和浙江嘉兴形成了两个相对集中的容器生产基地;浙江国美园艺开发出可以反复使用5年以上的3种规格的栽培容器,目前已投入市场300多万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