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景手法,在沈阳世博园各展园的建造中也占很大比重。这其中,既有大量传统风格的假山和水池,又有不少运用现代工艺营造的喷泉、塑石山,有些作品技法精湛,创意新颖,堪称上乘之作。
置石园林中以较少的石精心点缀,形成突出的特置石或山石组景的做法在世博园中十分常见。特置石孤石成景,对石的形态、纹理、色彩要求较高,在世博园中,几块精美的特置石格外抢眼。依游览顺序,首先可见位于南京园正门处一块长2米左右,横卧的栖霞石,此石特产南京栖霞山,体量硕大,庄重浑然,契合了南京园表现其六朝古都深厚意蕴的主题。其次可见“泉城济南园”的两块精美的太湖石,石上孔洞、纹理颇多,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东北园区的阜新“玉龙玛瑙园”正门口,可见一块重达6.3吨的玛瑙石,形态质地与太湖石、灵璧石等颇为不同,在阳光下仔细观察,石中还隐隐有宝石的光泽闪烁,令人称奇。阜新是我国著名的玛瑙之乡,占全国玛瑙产量的一半以上,用玛瑙石点景,恐怕全国也独此一家了。
叠山我国历来以叠山技艺的高低作为衡量造园水平的重要标准。世博园中几座大体量的假山工程自然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这其中以黄石山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技法也相对成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丹东园结合瀑布的黄石山,沈阳园顶部建亭的黄石山,以及济南园的黄石山等,这些大体量的假山都与园内的水系相结合,显得比较灵动。除此以外,宁夏银川园用千层石叠成的大假山也堪称佳作,全山以横纹拼叠为主,主客分明,线条优美,颇具动势。温州、天津、重庆等园的人造石景观造型颇有新意,代表了现代叠石工艺。
水景世博园内的近百个展园中,绝大多数设置了水景,这其中既有静水、瀑布、溪流、涌泉等传统水景,又有喷泉、壁泉、水幕等现代水景,加之以小桥汀步,岸渚石矶,营造出一幅幅可柔可钢、可静可动、可实可虚的优美景观。
传统水景中以静水数量最多,但又往往结合一定的瀑布、溪流,做到静中有动。沈阳满族风情园溪流循山而下,穿廊渡壑,汇成一池,池中有黑、白天鹅翩然游弋,美不胜收;贵州黔园水面清澈,水体略有跌落,极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横跨水面,山石池岸自然朴素;武汉知音园以山石堆叠池岸,滨水植物配置丰富,水口、水尾处理得体,颇具古韵;福州乌山园水池依墙,墙上通体镶镜,临水而立,可见水中有镜,镜中有水,形成奇妙的多重反射和折射,镜中景和水中景混为一体,十分新颖。
纵观全园,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水景的设计虽然精美,水质却比较混浊,导致观赏效果大打折扣,水体的净化问题仍旧没有很好地解决。个别水池驳岸营造得较粗糙,有煞风景。
喷泉、壁泉、水幕等现代水景形式在本次世博园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些水景往往造型新颖,感染力强,能够巧妙地再现某个文化或历史主题,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兰州彩陶园的主景为7米高的“彩陶王”水景雕塑,造型奇特,水从顶端的“彩陶王”大陶器翻滚而下,水声雄壮,十分抢眼;西宁园三江源大水幕造型简洁,用深蓝色玻璃为背景,水流贴着玻璃上缓缓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和质感变换万千,视觉效果非常突出。青岛“风帆之都园”喷泉水池中,以三组淡蓝色的玻璃做成抽象海浪的形状,间以简洁的白帆和陶制海洋生物小品,极具现代感;本溪园的双层落水壁平行置于水池之中,以漏窗相互借景,中间置以汀步,游人可穿行期间,颇为有趣。
下图:沈阳园黄石大假山景观突出大体量、大尺度,与园林建筑,水景配合,令人瞩目。
下图:西宁园水景设计用三面深蓝色玻璃水幕墙象征三江源头,是应用现代材料造景佳例。
下图:天津园人造石大假山配以落水景观,极具声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