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达生态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作为专门负责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建设的企业,泰达园林不但开发了多项盐碱地绿化技术,为开发区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该公司更是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拓展到辽宁、河北等地。对于科研和管理,泰达园林公司副总经理张清感触颇深。
记者:公司为何选择盐碱地绿化作为突破口,这一选择又为公司带来了什么?
张清: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是负责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建设,由于开发区地处重盐碱地区,因此如何在盐滩上绿化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这些年来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业内企业都不想涉及的盐碱地绿化已成为我们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开发区从1984年以前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发展到如今公共绿地达500多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1.6平方米的国家生态城区,眼前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景色已经很难让人再想起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天津塘沽长芦盐场的卤化池了。这些都是公司科研成果的体现,因此我们会继续强化科研力度,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记者:在这20年里,公司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实际应用效果如何?
张清:作为公司早期研发的盐碱地绿化方法之一,暗管排盐、客土填垫工程法在开发区建区之初至1996年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方法以淡水冲洗土壤,以降低其含盐量,并采用优质客土进行覆盖。开发区如今取得的绿化成果基本上都归功于使用了这种方法,它也为公司开拓了包括青岛、连云港、盘锦在内的众多滨海重盐碱地区的绿化市场。但那只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公司已意识到由于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客土资源不断减少,这种技术已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996年公司成立研究中心,新盐碱地绿化模式研究也加紧了步伐。1999年,科研人员研究出利用工业废弃物改良吹填土技术。该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制造的客土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不仅成为国家科技部推广项目,还为公司赢得了部分市场。由于工厂看到废弃物也能创收,便将价格不断提升,以至接近客土的成本,导致这种模式在大范围推广陷入困境。
记者:看来科研之路走得还是很艰辛的,会不会影响公司的科研进程?
张清: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的科研步伐不会停止。最近针对天津港和唐山港的大力度建设,研究中心又开始在建港挖出的海底淤泥上做文章,希望将这些淤泥改良成绿化用土。主要攻克的难关就是降低淤泥的含盐率,同时增加其通透性。
此外,从1994年至今,公司一直致力于耐盐碱植物品种的筛选和引进工作,目前独立选出的品种有30多个,和其他研究部门合作筛选出的品种达100多种。这些品种不但在开发区广泛使用,也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开始在外省市使用,成为公司承接工程的有利后盾。
记者:除了重视科研工作,公司在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清:有了强大的科研做后盾,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重点就是加强过程管理,比如除了监理部门,公司专门组建了专家小组对排盐、种植、改土等关键程序进行验收,同时加大惩处力度。竣工验收时有一套严格的验收办法,不达标就是违规,要加倍赔偿。公司有一支几百人的养管队伍,我们让他们在工程进行中就加入进来。因为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对养管队日后的工作带来影响,所以提早进入工程,能够使工程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虽然从事一线绿化工作的农民工不属于公司正式员工,但公司也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融入公司的发展理念,能像爱自己的土地一样爱绿地。公司还为工人兴建了休闲娱乐室和图书阅览室,并提供技能等级培训的机会,而且从不拖欠工资。因此,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
记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设想?
张清:开发区绿化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结果,今后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科研。与开发区以前的重盐碱地区生态重建相比,面积更为广阔的滨海新区将面临更多难题,因此我们的研究不能停止。目前公司正在申请成立国家级盐碱地绿化工程研究中心,为未来滨海新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很多人说滨海新区的建设是个大好机遇,但公司更想把它当作一种责任。机遇可抓可不抓,但责任就不一样了,是必须要承担的。滨海新区的发展需要公司有更高的建设水平,因此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