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宏观调控细则中指出:“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90平米后,开发商将如何建房,设计师将如何设计90平米以内的户型,我们将如何买房,如何装修新居,如何生活在70%的社区里?
日前,全国知名人居建筑领导专家宋春华、张元端、顾云昌、赵冠谦、开彦来贵阳考察,记者就业界人士和消费者关心的90平米后的户型设计与创新等话题进行了采访。专家们结合国内外中小套型的发展形势和走势,就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新政精神,如何设计优秀中小套型住宅,提升住宅品质等话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小空间也可创造高舒适度 宋春华: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
户型过大已成为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去年已达24.97平方米。根据我国最新政策界定,消费者享受普通住宅政策的标准是120平方米以内,同时允许各地上浮20%,即144平方米以内。当我国还把144平方米作为普通住宅的界限时,在日本已是豪宅了。我国作为人均GDP1000多美元的国家,住144平方米还是普通住宅,这反映出我们居住消费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居住实践后,筛选出的适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为:单套建筑面积在85至100平方米。2002年,日本、瑞典和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新建住宅平均建筑面积分别是85、90、99平方米。
由此可见,目前备受关注的90平方米限制,体现了三方的责任。一是政府,而政府的态度目前已经非常的明确,就是要发展中小户型的住宅;二是发展商,发展商开发的产品一定要适销对路,要有市场;三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还是消费理念的改进问题。
合理户型应具备五个特征:其一,要体现科学的消费观念,做到合理、适度、可持续性,摒弃炫耀、摆阔、竞争性的消费。其二,既要满足当前的居住需要,又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居住功能上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其三,主导户型要着眼于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使中小户型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其四,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其五,有利于降低房价,可节省居住成本,有利于推动住宅的商品化社会化,促进“人人享有适度住房”目标的实现。
国家调控时,一直贯彻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舒适度”。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借鉴日本住宅开发的一些经验。日本的市场经济虽然高度发达,但住宅产业的计划性还是非常强。在日本住宅的五年规划中,对户型就有严格的要求。
小户型是中国必须发展的方向 张元端: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对以往进行反思以后做出的方向性调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性决策。我国人多地少,可现在房子越建越大,攀比成风,显然不符合国情要求。并且,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家庭急速增加,过大的套型已无实际必要。同时,中低收入家庭是房地产市场的消费群体,而大户型脱离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因此,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是用供、求“双方调节”的办法来调控房价的必然取向,也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当务之急。
房产新政实施后,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好的人居环境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生态良好;二是经济节约;三是有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准。这些最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层面,包括城市规划、住宅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
从城市规划看,要解决如何安排好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区位布局,尤其不能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住房都安排到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
从小区规划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