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黑龙江的伊春市是红松的故乡,老一代的伐木工人为国家建设,都是以多伐木为荣的,但过度的采伐给后代留下的却是资源危困机、经济危困,和由此带来的生活困难,现在,许多林场职工每月平均只有310元的工资,有的生活难以为继,许多人离开家园外出谋生。2006年1月,一些要外出打工的人停住了脚步,在等待着一个事件的发生。”
2006年春天,一个重大新闻让所有的伊春人都蹦紧了神经,他们清楚,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伊春市30万林业工人意味着什么。
在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来所长刘军办公室的人进进出出,都想在他这打探到最新的消息,这个站在刘军身边的人叫赵彦臣,在场的人都知道,两人原本是一对冤家,可自打林场发生这件大事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却越走越近,是什么事使他们结怨?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又不计前嫌?一切都得从山上那片林子说起。
赵彦臣是经营所的营林工人,2002年他负责这片林地的造林任务,同一块地栽了四年林子,却看不到有林子长起来,对此所长刘军对他大为不满。
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所长刘军:“尽管造过四次林,但也没成林,造林一次就应该成林了,就应该成活了,如果那样这片林子早已经成为一片人工林了,就不是今天看到的现状了,这个程度。”
这样的结果赵彦臣也有苦衷,由于以往的过量采伐,林业局现在基本是无林可采,平均每个月310元钱的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放,赵彦臣业余时间必须在外面找点零活,赚些现钱贴补家用,虽然每年春天都负责这片林地的造林任务,但是他的心思早不在这了,植树造林成了良心活。
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职工赵彦臣:“过去我们栽树时候,干累的时候,有些时候,就拿那树苗一镐刨下去,把苗往里一插,也不管窝不窝根,用脚踩两脚,只要不歪就行,也不管它窝不窝根,跑不跑风,将来能不能活,心里都不寻思,愿活不活,我论棵赚钱,到月末你给我开钱了。”
多少年来,林区工人植树造林的责、权、利不统一,赵彦臣这样的想法大多林业职工都有过,为这事所长刘军没少和赵彦臣拌嘴,彼此心里面都有些怨气,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刘军每年都要跟在工人屁股后面监督造林质量。
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职工赵彦臣:“刘所长一来,我们都挺烦,为什么烦呢,只要你栽不好他就说你。”
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所长刘军:“没办法,关系始终是……,不能说比较紧张,应当是不融洽。”然而两人因工作上结下的疙瘩终于在伊春发生这件大事之后解开了。2006年8月,所长刘军再次来到赵彦臣的这片林地检查造林质量的时候,眼前的一切他简直不敢相信。
翠峦林业局幺河经营所所长刘军:“我们通过调查,树苗成活率90%,现在大伙看一下就看出来了,现在你跟着我走,你看不到死苗,活得都非常好,这是当年长的。缓过苗后当年长的高度。”
还是那片山,还是那个人,为什么这次植树效果和以前大不一样?是什么原因让赵彦臣发生这么大转变?谜底终于在2006年8月2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上揭开了。
继2003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2006年1月4日又作出重大决策,把黑龙江伊春市确定为全国唯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在不改变林地国有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把那些低矮疏散的商品林地承包给林业职工家庭经营,一直被喻为“绿色银行”的青山终于向林业工人敞开了大门。
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过去林区职工业名义上是国家森林的主人,实际上是产权虚置,林业资源的好坏,林木资源培育的成功如何,大道理讲与他有关,现实来看又与他无关,那么这次林地经过有偿转让以后,变成他的自有资产了,特别是林地是国有的,但是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都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