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辽东,秋高气爽。
笔者随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丹东市采访林权改革。此时的辽宁林改已在全省展开,而丹东市的林改工作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今年年底前,他们将完成林改面积的一半。
林改,使林农会心地笑了
在采访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百姓的笑容,一副久违的笑容。每到一个现场,每问起林改,当地群众都会非常热情地主动搭话。在宽甸县双山子镇四平村采访时,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指着自家分到的林地笑着说:“姑娘啊,林地一分到手,我这高兴劲就甭提了。现在,我不单有了吃饱饭的责任田,又有了足够养老的林地,这把老骨头算是有了着落了。”
丹东市市长陈铁新在全市林改工作调度会上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直接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成败和农村社会稳定。各级林业部门要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体制变化带来的新形势,制定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林业产业,把农民的着眼点和注意力逐步引导和转移到发展林地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今春以来,丹东市凡是参加林改的地区,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踊跃投资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各种山菜野果和中药材。今年,全市群众自发性造林18万余亩,发展林地中药材4万余亩。
林改,盘活了150亿元资产
丹东市现有农村人口140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509.9万亩,森林蓄积量4500万立方米,92%的森林资源权属为集体所有。陈铁新市长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把活立木蓄积换算成现金,丹东就有150亿元集体资产在山上,人均1.7万元,林地潜在价值无法估计。如果盘活这部分林地资产,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意义十分重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改革的目的就是兴林富民,就是让全市农民直接受益。四平村十组通过林木抚育,当年就人均增收700多元。
林改,是丹东的一把手工程
通过对外省、外市典型的学习和总结本市试点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林改能否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组织领导是关键。丹东市委、市政府将林权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将其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和“兴林杯”竞赛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市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为林权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搭建了工作平台。
在组织保障上,市、县、乡都建立了相应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林权纠纷调处小组和林改督查小组,由当地政府配备专职人员,所需经费由财政支持。在林改工作中,各县(市、区)包重点乡(镇)、包重点村组,每个领导都确定了一个林改联系点,具体指导改革。
林改,在丹东异军突起
林权改革的重点是放活经营,使森林资源实现流转,林改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通过林改增收致富。在确权发证的同时,丹东市、县两级同步进行配套改革,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林业要素市场。
目前,投资30万元的宽甸县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已经对外试营业,内部设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林木交易、林业劳动力培训等相应组织,还设立了林业行政综合和金融机构林权证抵押贷款窗口。中心的建立,搭起了交易平台,进一步规范了林木林地等林业要素的合理流转,将有效积累林业资产资本、推进林业规范经营、促进森林资源增量,最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