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棉花的叶螨总称棉花红蜘蛛,其种类较多,我国棉花上主要有4种叶螨: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土尔其斯坦叶螨、敦煌叶螨。
我国为害棉花的叶螨主要为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棉区,截形叶螨分布偏北,土尔其斯坦叶螨为新疆特有发生种,敦煌叶螨仅发生在甘肃省。
为害症状
棉花叶螨的成、若螨均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叶绿素变色,一般一片叶上有叶螨5头以下时,叶片出现“黄斑”,超过5头时出现“红砂”斑,个体较多时,“红斑”扩大,受害严重时叶片焦枯,最后脱落,幼苗被害严重时,造成死苗;蕾铃期受害,增加蕾铃脱落,铃重减轻,产量降低。
生活习性
棉叶螨一年在黄河流域棉区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发生15~18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一般以成螨,部分以若螨在杂草及其根际、土缝、向阳的枯叶内、春花作物以及树皮缝越冬。棉叶螨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棉田发生时,不同棉区发生高峰频率有差别,东北、西北棉区约发生一次高峰;黄河流域棉区发生两次高峰;长江流域棉区一般发生3~5次高峰。当植株上发生量较大时,棉叶螨常成团落地进行扩散。
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20~28℃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发生不利,因此“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是气候影响棉叶螨发生的总结。
棉叶螨的发生与棉田环境关系密切,棉花长势越差受害越严重,耕作栽培制度复杂的田园如豆套棉,棉田四周种茄子、芝麻、豆类、瓜类等,则叶螨发生的早而重。地势越高,越干燥的田块,对叶螨的发生越有利。
棉田内的草蛉、食螨瓢虫、天点蓟马和捕食螨都是棉叶螨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棉叶螨繁殖很快,在防治上要加强对越冬寄主的处理,棉田发生时,控制其在点发生阶段。
⒈农业防治
⑴越冬场所处理
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晚秋早春清除田埂、沟边、路旁的杂草以及靠近棉田村边、坟地的杂草;重视秋冬深翻地,并进行冬灌。
⑵选种抗螨品种
一般选种叶片下表皮较厚,茸毛较长的棉花品种,不利叶螨取食。
⑶棉花与豆类、芝麻及瓜类等作物尽量不要间作或邻作。
⑷加强棉田水、肥管理,保证棉花长势良好,减少螨类为害。
⑸结合农事操作,及时间苗、定苗、拔除有螨苗,并及时集中处理。
⒉执行螨类大田防治的五字方针,即“查、插、摘、抹、打”
查:查被害株;插:发现被害株插上标记;摘:摘除棉株下部有螨叶片,并带出棉田销毁;抹:抹去棉株中、上部叶背的螨;打: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⒊化学防治
及时调查螨情,开展早期点片防治,控制其扩散。
药剂及使用:50%硫悬浮剂稀释300倍;20%三氯杀螨醇乳油稀释1000~2000倍;5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剂稀释2000倍,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效。
五、棉盲蝽
在我国棉区为害棉花的盲蝽有5种: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
其中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均有分布,且具一定数量,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的省份;而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分布于华北、西北和辽宁。
为害症状
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表现不同,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幼叶被害则形成破叶疯;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中型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不久即脱落;幼铃被害伤口呈水渍状斑点,重则僵化脱落;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生活习性
棉盲蝽由南向北发生代数逐渐减少,因种类和地区的差异,每年可发生3~7代。在大部分地区,棉盲蝽以卵在苜蓿、苕子、蒿类的茎组织内越冬,少数地区则以成虫在杂草间、胡萝卜、蚕豆、树木树皮裂缝及枯枝落叶、藜科杂草等下越冬。春季棉盲蝽主要集中在越冬寄主和早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