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风景真优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在参观完深圳仙湖植物园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时隔十年,2003年胡锦涛主席在他上任后第一次来深圳时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仙湖植物园,对该园科学的设计和管理给予充分肯定。
1995年,深圳莲花北村住宅小区被评为全国优秀小区第一名。同年底,江泽民同志参观该小区,并对其环境赞不绝口。
2000年,李鹏同志、朱基同志分别视察深圳梅林一村小区,认为该小区是当时国内公务员居住环境最好的住宅小区。
这些深受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的景观工程全部出自一家设计公司。这就是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林苑)。
扎根岭南特色获成功
20世纪90年代初,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主干设计力量过渡来的北林苑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当时,国内园林行业建设的亮点工程基本在华南地区,而深圳更是亮点中的亮点。 “这些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和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优势,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实践成绩在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站稳了脚跟。”北林苑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昉骄傲地说。
细数一下北林苑完成的项目,确有不少知名的案例:深圳仙湖植物园、深圳锦绣中华、欢乐谷主题公园、深圳市中心公园、大梅沙海滨公园、莲花山公园、海山公园、中山公园、罗湖口岸和中英街景观改造、梅林一村小区等。何昉说:“近两三年,广东省园林项目的最高奖项基本由我们公司包揽。1999年至2000年,深圳十大建设项目中仅有的两项园林工程--深圳市中心公园和大梅沙海滨公园是我们做的;大梅沙海滨公园项目获得了2003年广东省勘测设计行业评奖中唯一的风景园林一等奖;2004年,我们与美国SWA设计集团联合设计的广东佛山南海中轴线景观设计项目荣获了美国风景园林学会(ASLA)年度区域性景观设计大奖。”
一个来自北方的设计团队,为何能在华南地区获得如此大的成绩?何昉的答案是:“做景观设计,要抓住有地域特色的东西,不能用大范围的本土化来套用小范围的设计。”他说:“北林苑是个地道的本土派。我们当年在北京林业大学上学时对岭南植物了解的很少。公司建立之初,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认识岭南地区的植物,孟兆祯先生、孙筱祥先生等老前辈也给予了很大帮助。这使得我们较快地掌握了当地有特色的东西。早期完成的深圳仙湖植物园是北林苑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园里保存了包括岭南地区特色植物近5000种。不久前完成的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扩建工程项目规划,如果我们没有很深的岭南园林功底,是不会在激烈的竞标中获得第一的。”
反对住区景观“豪华风”
目前不少城市劲吹住区环境“豪华风”。房地产开发商竞相攀比,借高价环境提升住宅价格,环境造价从几十元每平方米飙升到几百元每平方米,甚至上千元每平方米。何昉认为这与中国当前国情不相符合。他说:“中国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应该选择资源节约型的人居模式,避免走西方国家走过的‘高消费、高物质化、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有些景观设计公司在国内引领了一种铺张浪费的潮流,我们公司是反对的。当然不能绝对不允许出现豪华别墅之类的项目,但应该控制这类项目的数量。设计出符合国情的,大众化的,实用的,平价的配套环境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何昉诠释了北林苑做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时的原则。
他进一步解释说,住区环境应该探索物美价廉的思路,提倡本土化和生物多样化,讲求生态设计的实效性和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住区景观的发展趋势应是从庭园型环境向景观实用型环境发展。住区景观应由以“观赏”为主的“意境联想型”逐渐向以“参与”为主的“身心体验型”转变。
不要丢掉传统文化
关于“景观设计”这个叫法在当今国内的园林界可算是个热点问题。何昉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反对照美国的LA来找中国的翻译词。目前不少争论都停留在‘LA’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后的确切名称。景观是个外来词,尽管是中文汉字,但在中国五千年的园林文化里面是没有这个词的。虽然现在用景观这个词,我们能理解,甚至很好用,尤其年轻人很容易认同;而且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叫景观、叫风景园林也都无所谓。但如果仅仅因为美国在某个时间段里,园林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而就把那时出现的LA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拿到中国来用,把中国几千年的园林文化抛到脑后,我觉得这个思考方式是错误的。”何昉严肃地说,“中国园林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如今,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也走到了历史最高潮,并为世界所瞩目。如果说‘风景园林’这个说法不适合当前的发展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园林文化再找一个合适的词。上世纪初,欧洲很多国家都称LD,现在仍在沿用,像英国园林行业的国家杂志就叫LD。这说明欧洲国家和美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