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为了留住他,就给他解决房子问题呢?如果一个企业老板总在这样,不仅自己会感到疲于应付,还会给职工带来不平等的感觉。现在,先锋公司不再为留人制定什么政策,而是在努力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如今,公司派出的员工都具有明显的“先锋特点”。正是在这种文化熏陶下,适应者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成美公司的企业文化注重激励的作用。他们制定《成美使命宣言》,明确企业长远发展蓝图、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创办了《成美园地》,传达企业内最新信息及员工的建议,表达员工的真实感受,反映公司精神风貌。董事长魏应守说,成美公司十分注重鼓励先进、鼓励长期服务、鼓励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每年“五一”,公司都要组织评选“成美之星”,还设立了“长期服务金奖、银奖”,以奖励长期、稳定在公司工作的员工。
问题四:知识落后难竞争
对策:不断学习赶潮流
目前,花卉业正处在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科学管理发展阶段,高科技手段在花卉业中得到大量应用。但许多在这个行业内干了多年的管理者深感原有的技术和知识落伍了。四川一家园林绿化公司老板就有切身体会,他告诉记者,以前园林设计图用手工绘制,但现在这种图纸都没有资格参加大型项目的竞争。
一位管理学家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变得更加复杂,经验越发靠不住,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成为最重要的能力。不会学习就不会工作,也就无从创新和发展。现在的企业经营者都知道,要跟别人竞争,就要比别人有创意。将来企业的胜败,就是由企业的学习速度来决定的。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与他们后天的学习、实践分不开。海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如《孙子兵法》、《易经》等了如指掌,还委托在海外工作的同事帮助收集最新的管理书籍,以尽快掌握世界最新的管理动向。现在花卉行业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来提升综合能力。四川卉森园林工程公司的老板陈玖成,专门把在MBA课程中任教的老师请到公司,和他们探讨在公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自己学习、丰富管理知识的同时,他每年还从公司选拔两名员工,资助他们去学习MBA。
问题五理论实际相脱节
对策加强培训育人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设园林花卉专业的大专院校一直在增加,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大多数的师资是从园艺或其他领域转过来的,教科书的内容也大多比较陈旧,未能与现实的花卉生产、管理现状接轨。加之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有限,所以,当新毕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书本上学的知识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现实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许多知识不得不从头学起,而企业老板们则希望招来的员工能马上发挥作用。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老板松下先生说,松下的心愿是这样的: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培养人才,事业就没有成功的希望。成美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遵循“储用结合”的原则,他们不要求一个员工到了岗位上,就能发挥很大的效用,而是看他是否适应岗位要求,给他适应的时间,然后辅以培训,逐步给其发展和提升的机会。经验、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素质,给他们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公司经理认为,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为此,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实施不同的培训。如对新进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到荷兰、韩国等地考察培训。同时,公司还对培训的成效进行考核和跟踪,将培训结果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必要内容。一位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这是双方互利的事情。他们在企业内部办了一个小报,交流经验和技术知识,还开辟了专栏指导员工学习。日本一位花卉专家在谈到中国花卉业存在的问题时指出,中国的花卉企业要注重对职工的继续教育。新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要为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不仅是生产实践方面的技术培训,还包括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花卉工作者,提升花卉产业水平。本报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