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报》在1984年中国花卉协会成立的次年,即1 985年创刊,迄今头尾已近20个年头了。近20年来,贵报在传播花卉信息、传达花卉动向、报道花卉信息、热心花卉科普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二十而冠”,说明《中国花卉报》已进入成年,现除表示衷心祝贺外,特应贵报“科技之窗”之约,为此新辟专版写几句“开篇的话”。现就提出几方面的建议,作为我的心里话吧。
第一,我国花卉业是受花文化带动而产生与发展的。如北宋著《菊谱》的刘蒙是菊花专家,北宋写《洛阳牡丹记》的欧阳修是牡丹专家,南宋著《梅谱》的范成大乃梅花专家,明代著《瓶史》的袁宏道系瓶花艺术专家,等等。我国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发掘并弘扬光大的科技瑰宝,建议《中国花卉报》在这方面今后多做贡献。
第二,本人前几年提倡花卉“新四化”,即:“传统名花国际化、世界名花国产化、野生花卉引种驯化、花卉规模经营化”。几年来,后三化颇多进展,惟独第一化(“传统名花国际化”)进展缓慢,收效不大。其实,我国传统名花中之大花种,如山茶、菊花、月季、百合花、杜鹃花等,早已被西方取去,而小花种如梅花、蜡梅、桂花、瑞香、结香等,则由于欣赏花卉的局限性而未曾拿走,这事实上成了一种“特殊的专利”,发展小花、香花中华名种,使之走向世界,此其时矣。
第三,现在花卉名称混乱,到了非整顿不可之地步了。如把月季花(现代月季)误称“玫瑰”,土麦冬叫成“丹麦草”等等,这既反映了我国花卉界之科学性被商品性所降服,又表示花卉业中普遍重视眼前利益、忽略长期之后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热切希望贵报带头纠偏正反,则花卉界幸甚,国家幸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