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并稳定就业,逐步形成城乡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二)围绕生活宽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1)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劳务协作,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和对接,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得到稳定就业。2010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2000万人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发展订单式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创造河南劳务品牌,建设全国劳务输出基地。(3)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法律法规。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工资保障金制度,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解决务工农民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4)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范围。
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种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给予补贴。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坚持开发式扶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继续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对少数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的乡村实施移民搬迁、异地脱贫。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脱贫解困和巩固温饱的双重目标。2010年实现4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分步改造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加强农村卫生所(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完善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疾病的防治力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保证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对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奖励扶助政策,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1)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强乡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力争到2010年达到60%以上。(2)建立并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3)逐步建立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20年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0%以上。(4)完善优抚保障机制,落实优抚政策,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5)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初步建立以孤儿养育、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好老龄工作。(6)加强生产救灾工作,形成以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生活救济、备灾与减灾为基本内容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三)围绕乡风文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巩固和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