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态问题一直影响着城市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的改善,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园林界的工作人员,为人类创造较好的环境,较好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美,打破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最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大计。人类的活动怎样与大自然更好地协调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首先体现在设计者的意念之中。
美国的风景园林大师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提出的“遵循自然法则”和“体验设计法”,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对基地现状的分析要细致入微,对各种自然因素了如指掌;然后,从使用者的观点出发,就不难创造出最怡人的空间,也能更好地解决人文与生态的矛盾。笔者在黔灵公园关刀岩景区规划设计中,也本着“遵循自然法则”,经过多次现场踏勘,仔细观察了每个细微的地方,考察了“君子读书处”和“谢六逸墓”史迹,为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搭配和谐,在“君子读书处”修建了古朴的君子亭,使其在竹林之中如隐如现;在“谢六逸墓”碑处采用红棉石嵌草铺装,种植樱花,形成林荫广场。山体斜坡铺植草坪与原有竹林自然衔接,保持较好的竹林、树林显示着大自然的神秘感,整个设计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
中国哲人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意识到人与自然有一种内在的密切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渗透、协调一致的。正如西蒙兹所说“阴阳图暗示,对东方人来说生命本身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无尽追求”。自然环境的美体现了人类心灵的美,人类心灵的美映射到自然环境的美,只有从两者的统一中,才能寻找到博大而圣洁的美。
中国诗人寄情于景,将人格美、道德美、行为美等人的品质寄托到对大自然的赞誉中,把人们从日常景观带到了一种如画般的意境中,促使人们“思与境偕”,起到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作用。笔者在黔灵公园小关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就采用了这种“思与境偕”的设计法,力求自然环境的美与人类心灵美的统一。例如,在清亮柔缓的溪水边,种植了几株高洁、疏瘦的梅花,在溪边突出的水冲石上雕刻了“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梅花草棘间”的诗句,把人们带到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在垂柳环抱的钓鱼塘中,种植荷花,不仅增加了绿量,还增加了宜人的荷景,在塘岸边置一块黑色水冲石,雕刻“荷花世界柳丝乡”的诗句。荷柳相映成趣,引人入胜。
人文、生态都博大精深,若能不断得到发掘,使人文与生态能更好的溶为一体,那么,人类的精神美与自然环境的意境美会更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