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邱晓华报道 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每年的雨水节前后(正月底)是栽竹的最佳季节。2月29日,桂平村的十几名村民,一大早就来到三里半苗圃挑选麻竹,准备栽到230多亩退耕还林地中。
据桂平村村长陈昌华介绍,前两年,村民们在退耕还林地里栽植的主要是苦竹。这种竹子用于制作竹炭,采笋期只有一个月时间。由于是散生竹,管理起来很麻烦。而麻竹是丛生竹,全年都可采笋,且全身是宝,秆子是造纸的好原料,叶子可用于食品包装。第一年每亩可收入200至300元,之后能翻一番,5年后进入丰产期。桂平村的许多村民今年不约而同地选择种植麻竹。
长宁县地处四川省南部,竹类资源丰富,拥有40个属400多种,其中乡土竹种58种,全县现有竹林面积35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58%, 2003年实现竹业总产值4.2亿元,竹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麻竹是宜宾市长宁县林业局2002年从广东引进的新品种,经过试种观察,很适合长宁县的气候,生长快,不仅是优质的笋材两用竹,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因此,全县将在4000亩退耕还林地中大种麻竹,在新建的宜宾至长宁的旅游公路绿化带里也要种植麻竹。
据四川省宜宾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用于退耕还林的3万亩种竹面积,将全部栽植麻竹、绵竹等笋材两用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