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高强度工作的考验,又能时刻保持一颗乐于学习的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第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一个理想的园林设计团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用型人才”也就意味着他能够胜任团队中某个特定的角色,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当然,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应届毕业生并不符合实际,现在的现实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只要具备上面3条中的一条,我们就会给他一个到设计所实习的机会,甚至是聘为正式员工。”周枫说。
教育的困局
去年9月,一家名为“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的园林毕业生再培训学校在浙江萧山成立。这所国内前所未有的“实战型再培训学校”的办学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将那些高校培养的“学徒工”,快速变成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第一批学员是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96名毕业生,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中,他们被编入5家模拟景观工程公司,设立了总经理、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职务和岗位,完全进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在学校220多亩场地上,利用各种教学模块进行地形营造、植物配置、工艺铺装、喷泉安装等实际操作演练。培训结束后,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的专业技能大增,可谓提前3年进入了工作状态。
一些园林界的有识之士指出,这种高校教育的延伸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却明显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国大专院校园林职业教育的缺失,这也是广大应届毕业生工作实践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园林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为主要目的,根据职业需求而设立的一整套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是可以独立工作,成熟的从业者。”美国EDSAOrient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李建伟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园林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园林教育还要同时面对另一个庞大的课题:“扩招”。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过:“如果将世界上最顶尖的20所大学都进行扩招,那么它们至少需要20年时间来调整并维持原有的水平。”不幸的是,中国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在扩招后尽力维持原有的专业水平,还要进行教育模式面向教育职业化方向的重大调整。当前很多令毕业生,甚至是高校教师困惑的问题,也往往是两大因素纠结在一起所产生的结果。
小李今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林系,目前正在本省一家设计单位实习。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一番后,小李对自己的大学教育颇为感慨,得出“植物无用论”和“专业课太少论”两大观点。
所谓“植物无用论”,小李解释说,目前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过度倾向于植物方面,一般都会开设园林树木学、园林
花卉学、植物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等必修课程,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园林设计的方案阶段,对设计师的造型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要求更多,过度的植物学知识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所谓“专业课太少论”,小李认为,农林院校的生源多是一些没有美术基础的理工类考生,上大学之后才开始接触素描、色彩等美术课程,而偏偏这些方面的课程时间又相对较短,教师资源紧张。很多学生刚有了一点入门的兴趣和感觉的时候,课程就突然结束了。因此,农林院校的学生在工作中往往由于表现能力不足而感到非常被动。同时,大学期间的基础课太多,专业课太少,且开设时间相对较晚,结果是想学的东西没学好,没学精。
尽管小李的这两个观点并不全面,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颇有代表性。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园林专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教育框架体系,大部分匆匆上马该专业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追求面面俱到,而不管自身是否具备这些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能力。产生的后果便是,看上去涉及广泛的课程大多数知识深度不足,学生只能学个大概。同时,各个院校之间缺少明确的特色和风格,诸如“农林院校表现能力差,艺术院校不懂植物”的缺陷又暴露无遗。“实际工作能力差,知识结构没有特点”,这样的毕业生很难对企业构成强大的吸引力。
谁需要改变
行业现状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并非一日之功,但企业和毕业生个人可以先改变一下自己。
广州市普邦园林配套工程有限公司每年要招收30到70名应届本科生。而经过系统再培训的学生成为了企业规模扩张的生力军。该公司副董事长黄庆和告诉记者,普邦园林更喜欢从应届毕业生中培养公司的中坚力量,因为这样的员工是与公司一同成长的,对公司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